以前Jarrett買鞋,總是覺得腳上有幾各地方會有個短暫時間,卡卡的!
這次去夏威夷剛好帶過去的運動鞋磨平了,姊姊的英俊男朋友,喆喆,說要幫我選購一雙好鞋~
 
目標是多功能鞋,主要活動是慢跑、爬山。( 哈哈,發現自己老了,打球的時間也變少很多,所以功能取向也就簡單一點嚕! )
不久喆喆就就丟了幾張照片給我,都是同一個牌子的~ Salomon~
看看價格相當貴 93塊美金含運費不含稅金,大概近三千元左右。
回想一下自己這一輩子買過最貴的鞋是K-Swiss的休閒鞋,也才兩千五,怎麼一雙運動鞋要三千呢?
 
下標後一星期,產品就送到夏威夷的住所了,穿上去那一瞬間,真是相當吃驚!
足底柔軟且彈性十足,鞋面包護十分週全極具彈性,造型簡單易卻又相當耐看。
 重點重點,非常非常好穿,有種感動地要滴下眼淚的感覺!!!
突然讓我覺得以前的鞋子都為了花樣、為了省錢,卻沒有仔細選一雙真正的好鞋~
 
這讓我想到,過去很多的偏見與防衛心態,有時總是不願意嘗試新的,
聽到別人怎麼說,看到新聞或網路怎麼報導,就把一些物品的本質失去應當考慮的重要觀念。
就像一直聽別人說,Camry很耗油一樣,大約每公升九到十公里,但其實是不是這樣呢?
親自去試試才知道。
有時候放開自己的心胸,找個時間去走走晃晃親自去試試所謂的好與不好,在來下定論吧~
不過甚麼事情都要試一試也是很苦惱的,應該組成一個客觀團隊來試試一些高使用性、低重複購買性、價格昂貴的產品。
最好是不具有商業性質。像yahoo的網站上介紹的產品,例如:購物通、汽車。
因為具有商業性質有些發言者的分享已經慢慢失真了。
 
Salmon台灣不知道有沒有代理商,但是Jarrett拜Google大師找到這個網站,請大家品嘗:
 
最後附上一篇 " 骨科醫生教你正確選鞋 "
 

醫生都會告訴患者選鞋子的注意事項,因為多數足部疾病和鞋有著直接的關係。專業醫生的鞋櫃中以休閒鞋居多,材質以牛皮為主,鞋型則偏愛鞋頭寬鬆、鞋底稍硬、帶點跟的鞋。如何挑選一雙舒適、合腳的鞋,有很多獨家秘笈

 

合適的鞋不需要磨合

  很多人誤認為,新鞋都有磨合期,穿一段時間後會跟腳。其實,質量好且合適的新鞋穿上後就會很舒服。一般來說,合腳的鞋不壓腳背,鞋前有約一個拇指的空間,前腳要有一定擺動的餘地而後跟不能擺動,腳後跟和鞋梆之間不感覺摩擦。而且,每個人的雙腳大小並不一樣,試鞋時要以偏大腳的舒適度為主,一定要站起來走幾步,看看兩隻鞋是否都跟腳。

 

特殊的腳型配特殊的鞋墊

  一般的腳型買鞋是比較容易的,但有些人的腳是扁平足或是高足弓,這樣的腳買起鞋和搭配起鞋墊來就有講究了。怎樣知道自己的腳型呢?這裏有個簡單的測試方法:把腳底弄濕,印在薄紙上。如果是扁平足者,腳底內側的足弓弧度小,站立時整個腳板幾乎貼著地面。高弓足者則相反,足弓弧度太高,難以貼近地面。扁平足的人,應選擇鞋底有拱墊、鞋跟較硬的鞋,否則易患足底筋膜炎;高足弓的人應選用更柔軟的鞋墊或氣墊,減少震盪對腳部的傷害。

 

老人的鞋應鬆軟、帶點跟

  老年人在選鞋時也是很有講究的,最好穿鬆軟帶點跟的鞋。鞋後跟的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釐米左右為宜。除了要注意鞋後跟的高度外,老年人的鞋底可稍大一些。一般來說,牛筋底皮鞋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鞋並不適合所有運動

  運動鞋的鞋底富有彈性,對跑、跳能起到一定緩衝作用。有人認為,只要鞋底不裂開就能穿。其實,有的運動鞋表面上看沒有破損,但其鞋底軟膠早已過度損耗,失去保護作用。

  另外,不同的運動應選擇不同的鞋子。跑步時適合穿跑鞋,鞋號要買大一號,以保證腳的充分舒展;打網球時,因有較多的停、扭動作,鞋面應厚實,最好選擇牛皮鞋;打籃球則因為撞擊、跳躍較多,鞋幫要求偏高,以給予關節更好保護,減少扭傷腳踝和膝蓋的機會。

 

 

  

骨科醫生教您買鞋子

人的腳有52塊骨頭、230條韌帶、38塊肌肉,足部疾病多達300多種。如果選擇鞋子不當,很可能引發或加重足部疾病。

骨科醫生提醒大家,買鞋時不能讓腳適應鞋,而應該讓鞋適應腳。否則,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很容易引起腳部的損傷。

 

午後2~4時試鞋

從早上到晚上,腳的體積會發生變化。我們的腳通常在早上比較小,晚上比較大。因此,買鞋的最佳時間是在下午的2~4時。因為此時的腳已經腫脹,鞋是在腳充分伸展時買的,也是合適的。

 

多留半英寸餘地

買鞋時最好在最長的腳趾與鞋尖之間留下約1/2英寸的空間(1釐米=0.39英寸)。大腳趾不一定最長,近20%的人第二個腳趾與第一個腳趾一樣長,有的第二個腳趾甚至比第一個腳趾還長。同樣,人的兩隻腳不一樣大,選擇鞋的大小時要以較大的那只腳為準,試穿時一定要站起來走幾步,看看兩隻鞋是否都跟腳。

 

鞋子同號不同款鬆緊也不同

腳的形狀與大小是會隨著年紀而改變的,不是以前穿幾號鞋,一輩子就穿幾號鞋。不要單純靠鞋號來買鞋,因為同號的鞋在不同款式中大小可能也不一樣。即使你常常穿37號的鞋,如果發現某一雙37號的鞋過緊,要試試大半號或一號的鞋。

 

儘量不穿高跟鞋

有研究表明,穿2英寸的高跟鞋與赤腳相比,足底承受的壓力增加了75%,如果長時間穿高跟鞋,足部患病的幾率比不穿高跟鞋的人高4倍。如果實在無法抗拒高跟鞋的誘惑,那麼買較長而寬的樣式會好一些。

另外,醫生還提醒說,人的腳有長度、寬度和高度三維尺寸。通常說的尺碼只是長度,腳面寬度、腳背高度最容易被忽視。所以要多試幾款,直到選到最合適的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