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外篇第七』中記載了一段晏子改規則的故事。晏子是與孔子同時代的齊國賢臣,年齡大約相當於孔子的負被。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正是為後代建立種種基本規則的所謂軸心時代。

 

齊景公配晏子去東阿當領導,在晏子領導東阿的第三年,齊景公把他召回來訓次了一頓。齊景公說:『我還以為你挺有本事呢,配妳去治理東阿。現在你竟把東阿給我搞亂了。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寡人要狠狠處理你。』晏子態度極好,立刻表示改正,他說:『請允許我改弦更張,換一個辦法治理東阿。如果三年治理不好,我情願已謝罪。』齊景公同意了。

 

第二年,在晏子上來會報稅收工作的時候,齊景公營向前去,祝賀道:『好極了!妳治理東阿很有成績嘛!』

 

晏子回答說:『從前我治理東阿,後面全部關死,賄賂根本就沒有,池塘理的魚都造福窮人了,那時候百姓沒有挨餓的,而您反而要至我罪。後來我治理東阿,大走後門,大行賄賂,加重百姓的稅賦,搜刮來的財富不入國庫,都孝敬您左右的人了,池塘理的魚也都游入權貴之家,現在東阿的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餓,您反而迎上來祝賀我。我這人傻,治理不了東阿。請您准許我退休,給賢能的人讓位。』說著連連磕頭,請求退職還鄉。齊景公聽了,從座位上走下來道歉說:『請妳一定要勉勵治理東阿。東阿是妳的東阿,我不再干涉了!』

 

(本篇故事取自:潛規則  吳思著

 

這篇故事大家可以把自己當成『齊景公』,晏子當成『景氣燈號』,而齊景公左右的人當成是『欲廢除景氣燈號的人』,而老百姓就是『你投資的股市或經營的事業。』

 

當國君的、獲忙於現在工作的很難去判斷某一各地區的好壞與輕重緩急。這時我們就需要很多客觀的數據來幫助我們解讀,而當有人把應當呈報給國君的資訊搞亂,這時就會產生錯誤的判斷,相對的咱們的『老百姓』也就會受苦了。

 

雖然艾吉這段話有點要牽引大家:『廢除景氣燈號是不好!』但是現在就讓您運用理性的大腦來批判『景氣燈號廢除與否』。(文後附上艾吉在2004.11.25號潛規則的讀後感)

 

 

工商時報    A7/經濟教室           2007/02/04

《經濟觀察》政院欲廢景氣燈號心態可議

【于國欽】


  在景氣亮出近四十三個月以來首顆代表衰退的藍燈後,行政院旋即要求檢討燈號的存廢,有人說台灣的景氣燈號是世界獨一無二,無法與世界接軌,因此應予廢除,還有人說為免外界對燈號過度解讀,影響消費信心,因此廢掉比較好。


  面對難看數據
  政府高層自然想廢之而後快


  其實,台灣獨一無二的又何止景氣燈號?政府公債的定義豈不也是獨一無二?但何以從沒聽說要與國際接軌?論接軌,一個符合國際定義的公債對於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景氣燈號,但政府捨公債接軌不提,而拿國際接軌來對燈號存廢大作文章,何其可笑!
  說穿了,在政府高層的心中,與國際接不接軌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高層不想看到難看的數據,在這個邏輯下,我國舉世無雙的公債定義既然可少列一些債務,那便無需急速與國際接軌,而景氣燈號愈來愈難看,自然是廢之而後快,這當然就得儘快與國際接軌。
  每一個執政者當然都希望在自己治理下,舉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經濟或有國內政經因素,或有國際景氣風險,任誰都難以保證指標一定好看。
  其實,指標的目的原在於呈現經濟實況,求其真而非求其好,一旦指標狀況不好,正是痛加檢討政策或執行力的時機,豈能倒過來檢討指標的存廢?


  遺忘指標目的
  卻想以莫須有名義停止公布


  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我們的政府已遺忘了經濟指標的目的,當某項指標太難看,便處心積慮,以莫須有的名義停止公布,二千年冬行政院主計處循季調查發布的消費信心分數重挫,主計處旋以消費信心易受政治情勢影響為由,停辦調查,不再對外公布。同樣在二千年底,經濟部原本逐季公布的製造業、工商服務業景氣動向調查也因為調查結果難看,而決定不對外發布,僅供內部參考,理由是:「調查品質還有改善空間,應該讓調查技術再週延點再發布。」
  政府大員們認為信心分數重挫、景氣預期下滑純屬政治因素(政院宣布停建核四),他們以為不公布消費信心、不公布景氣動向,經濟情勢便會好轉,政院還樂觀的估計次年經濟成長率逾六%,這當然是錯的離譜,二○○一年台灣出現五十年來僅見的大衰退。消費信心、景氣動向提前預告,但官員卻是充耳不聞、廢掉指標以為回應,結果台灣失去提前因應的先機,而釀成經濟重挫,失業人口倍增,遺害今日猶存。
  台灣在歷經失業驟升、經濟衰退後,貧富差距也隨之擴大,往年主計處除了公布經賦稅福利重分配後的「可支配所得差距」,也會公布未經重分配的「已分配要素所得差距」,目的是讓各界從多方面瞭解所得分配的實況。
  二○○一年由於「所得收入者十等分位已分配要素所得差距」激增至六十一倍,主計處認為這項指標被外界過度解讀,於是自二○○三年的報告悄然以「可支配所得」替代「已分配要素所得」,經此更替當然使得所得差距驟降至十倍以下,惟這麼一改也讓大家無法瞭解原始所得分配的情況,媒體固難再以此大作文章,但國內也失去一項可供評判所得分配的重要指標。


  分配日漸平均?
  高層耳內盡是充斥失真訊息


  尤令人憂心的是,位居廟堂高位者絕大多數不明瞭何謂「可支配所得」?何謂「已分配要素所得」?在這情況下,得到的訊息就是所得分配日漸平均,貧富差距一點也不嚴重,試想,充耳所聞盡是失真的訊息、不週延的統計,府院高層又如何能做出正確決策?
  今天景氣藍燈又現,如同當年廢掉消費信心調查、停止景氣動向調查思維又來了,有意思的是理由不再是「品質不佳」,而是「未與國際接軌」。持平而論,總體經濟指標經緯萬端,眾說紛紜,景氣燈號綜合九項指標化繁為簡,使人一目瞭然總體景氣走向,有何不好?政府高層責以不夠嚴謹,豈非欲加之罪?
  歷史的經驗證明,無視指標警告的後果何其可怕,政府這種隨興廢除指標的迂腐心態,是到了必須重新調整的時候了。

 

 

 

潛規則讀後感:

 

    比苦比不完!要看歷史傳承的原因,除了瞭解歷史事件源由,也期待自己要比前人更明確,更清楚更有效率的解決危機。但這些底都只是文獻資料,其中有郢書燕說、郭公夏武的問題,自己可否有能力去『正名』,去真正瞭解問題與解決途徑。

 

    潛規則是一種悲劇且現實的問題,救同人心一般,相信人性善事一種理想,但現實生活面對的往往是利益流動、權力鬥爭、遊走模糊地帶。未來創業也必須面對此問題。

 

    創業維艱,學問並構想未來的解決方法和主流導向。守城不易建立良好的資訊管道,查核制度,其他決策應由人才,各司其職的人員來決定。建立良好的資訊,首要就是『正名』,查清真相。且查核制度必須要有『什麼有利於整體利益』,『什麼示意出現問題、漏洞之處。』

 

    一個好的主管要能思考、要能擔當,非別人說什麼就執行什麼。『外圓內方』以平靜、安穩、柔順的外表接收資訊,但心中有把尺、有面鏡來找問題的關鍵,並執行『主流導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