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似乎很多所謂的專家看壞今年經濟,

 

特別是強調今年美國經濟一定會走緩,可由債券市場、房地產等等看出。

 

工商時報從華爾街日報挑出一個精選,告訴大家專家以哪些做為他們理性的批判。

 

 

工商時報    A8/國際視野           2007/01/15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精選》長率低於短率美經濟衰退前兆?

【林秀津摘譯】

  美國債券市場最近出現了一些愈來愈難忽視的現象。
  在正常情況下,長期政府公債殖利率會高於短期公債殖利率。一般來說,基於時間風險,投資人針對償還時間較長的債券投資,都會要求較高的報酬率。
  然而,從去年七月開始,美國短期國庫券殖利率就一直高過長期國庫券,使得原本長期殖利率高於短期殖利率的正常關係出現扭曲。
  這個不尋常現象(也就是所謂的負斜率殖利率曲線)延續的時間已超過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使得部分經濟學家開始懷疑這是否代表美國經濟有可能出現急轉直下的情況
  許多經濟學家都表示,殖利率曲線由正斜率轉為負斜率,通常都是苦日子即將來臨的前兆當債券投資人預測經濟將陷入衰退時,他們通常會基於兩個理由買進長期公債。首先,這些長期公債比股票來得安全。其次,在低通膨時代,這些債券的報酬相對有吸引力,而經濟衰退時通膨成長率通常都偏低。這股源自對經濟衰退恐懼的買盤通常會驅使長期公債殖利率下滑,有時候還會掉到短期公債殖利率平均水準之下。
  實際上,目前市場就預期主宰短期利率的聯準會將會為了刺激經濟而調降隔夜拆款利率目標,投資人就在此預期心理下逐步壓低長期利率水準。
  殖利率曲線由正轉負的現象通常都發生在聯準會升息循環末端。去年八月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甫中止了該央行最近一波的升息行動。
  目前聯準會的隔夜拆款利率目標維持在五.二五%的水準。「市場價格反映,投資人預期聯邦資金利率未來十年將不會停留在五.二五%的水準,他們預期利率會比目前的水準降低許多,」富達美國長期公債指數基金經理人爾文(Bill Irving)說。
  部分經濟學家質疑殖利率曲線預測經濟衰退的準確性。他們認為,美國目前長期利率偏低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長期通膨預期下降以及外國投資人對美國政府公債的需求增加。
  可是,歷史是站在那些看重殖利率曲線預測能力的經濟學家這一邊的。一九六五年到二○○五年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曾七度滑落到三個月期國庫券殖利率水準之下且持續好一段時間。在這七次殖利率曲線由正轉負的經驗中,就有六次美國經濟在不久後陷入衰退。
  舉例來說,二○○○年到二○○一年一月期間,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一直維持負斜率,然後二○○一年該國經濟就陷入衰退。唯一一次負斜率曲線並未伴隨經濟衰退的經驗是發生在一九六年代中期,但當時美國經濟成長也有明顯倒退的現象。
  「殖利率曲線提供的訊息,不可不留意」Dominion債券評等服務公司首席經濟分析師羅伯茲(David Roberts)說。
  去年二月到三月間,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也一度出現負斜率現象。但由於當時長短率差距很小而且負利差持續的時間也很短,許多經濟分析師都不把它當成一回事。
  可是,這一次的負斜率曲線卻令人很難忽視。不僅長短率之間的差距擴大許多,而且這個現象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截至上週止,三年期殖利率高於十年期殖利率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二十六週。
  由聯準會經濟學家強納森.萊特研發的經濟預測工具,透過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的分析,預測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機率大約是二分之一。這項預測方法不僅將十年期公債和三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列入考量,也將聯準會的隔夜拆款利率目標列入考量因素中。
  另一個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研發的預測模式,則顯示美國未來一年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接近四%。這項預測模式僅考慮十年期公債和三年期公債殖利率之間的利差。
  不過,這兩項預測都和民間經濟分析師的主流看法有出入。


  華爾街日報近期一項針對民間經濟分析師進行的市調就顯示,未來一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機率僅約二七%。
  經濟循環研究機構兩位專精經濟衰退預測的專家拉克須曼.艾曲森和安那凡.班納基都認為,殖利率曲線預測經濟衰退的能力被高估。他們指出,一九五和一九六年代美國爆發經濟衰退之前,該國公債殖利率曲線都未變成負斜率。此外,一九六六和一九六七年間,美國殖利率曲線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呈現負斜率,但後來也並未發生經濟衰退。
  艾曲森和班納基表示,近年來美國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已有很大改變。
  他們指出,年金基金、產油國和其他全球各地手中滿是現金的機構法人,都持續將資金放到美國長期公債。他們認為,這樣的趨勢造成一股「人為壓力」,不斷推升美國長期公債價格並驅使殖利率下滑。
  「等到一兩年後一切塵埃落定,我們回顧這一切時,就會發現用殖利率曲線預測經濟衰退並不準確,」艾曲森說。
  (英文原文刊於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工商時報精選W四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