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經濟評比怎麼看,每次跟朋友都會討論到這個問題!

 

艾吉個人淺見:如果比起十年前,大約80年代初期,似乎什麼都很好賺,或許就跟下面所提到的當時處在『供給創造需求』的時代。拼命擴張的結果,價格被削下來!消費者也越要求越多。

 

所以現在是一個低價但要求高檔的時代,如果沒有明顯的超越,很可能就會被競爭掉了!

 

雖然那些談話都很屁拉!說真的聊一聊台灣的經濟會進步嗎?

 

當然不會,大概只能多增加我們的鬥志吧!    

 

燃燒我們的熱血吧!趁著大家都對環境失望的時候,規劃自己這短暫的十年執行它,放眼自己未來在社會的定位!

 

做好每件自己該做的事,然後替台灣開發更多的投資環境,讓更多的錢得以在台灣流轉!

 

 

 

工商時報    D3/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           2006/12/06

《經濟前瞻》飄盪在景氣邊緣的台灣經濟欲提振台灣經濟,除密切注意國際經濟,特別是與台灣國貿關係緊密的美、中等國外,更應積極找出國內民間消費和投資低迷之因,對症下葯。

【吳惠林】
  就在台灣股市衝到近75百點新高的同時,行政院經建會發布10月分台灣景氣指標,其中的景氣對策信號亮出「代表不景氣之虞」的「黃藍燈」,且綜合判斷分數降至20分。原本上月發布站上穩健景氣的綠燈,卻因平減後的海關出口值變動率下修,綜合判斷分數減1分而掉回黃藍燈,於是出現連5個月的黃藍燈局面,更明確了台灣經濟處在景氣和不景氣之間游移、飄浮。


  4季景氣可望轉好


  由10月分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和同時指標綜合指數,雙雙較上月下跌觀之,11月分的台灣經濟景氣要上到綠燈,恐怕不太可能。不過,經建會官員們樂觀解讀說,10月分景氣燈號判斷分數創下15個月的新低,可能與當月紅衫軍等社會運動有關,第4季是今年出口旺季,11 12月出口數字將有更好表現,加上卡債風暴衝擊趨緩、預估民間消費將再回升。
  並且經建會10月分對製造業廠商的調查,預期未來3個月景氣將轉好者受查廠商比例,雖由上月的8%降為7%,但預期景氣將轉壞者的比重由24%減少7個百分點為17%,似乎製造業廠商對近期未來的台灣經濟景氣保持平盤看法,果不其然,預期未來3個月景氣持平者比重由上月的68%增為76%。
  換由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公布的11月分消費者信心指數67.48點觀之,不但是連續第7個月下滑,更創下近5年最低水準,6項構成指標中,僅投資股票時機」1項上升,其餘5項連續下降,似乎顯示消費者的信心還未回升,與官員們的期待有著落差。即便如此,近期干擾經濟最大的政治紛擾因素,如果能在北高兩市的重要選舉塵埃落定後逐漸消弭,倒是台灣的一大利多。
  不論如何,迄今台灣經濟景氣可以總結的說,是飄盪在景氣的邊緣。時序已是歲末,諸多讓人掏錢消費的節日即將來到,檢討過去、惕勵將來的例行戲碼也紛紛展開。


  經濟表現外熱內冷


  就在1123日,行政院主計處藉著發布該年第3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的機會,公布了2006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最新預測值,也預測2 007年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數值。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6年第3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達5.02%,高於原先預測的4.39%,於是2006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也由4.28%上修為4.39%。


  行政院主計處之所以上修200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是第3季出口持續擴增、民間投資回穩,雖然民間消費表現欠佳,但前兩者足以拉拔經濟成長率。
  數據顯示,第3季海關出口持續大幅擴增(以美元計價年增率18.6 %,以台幣計價更達21.2%),預估2006年貿易出超將達184億美元,係3年來新高;第3季的民間投資,在營建工程因房地產景氣持續熱絡帶動下,成長16.6%,機器設備因進口資本設備增加,成長11%,整體民間投資成長5.6%,預估第4季將成長7.6%,全年將有1.6%的成長。


  雖然第4季經濟成長率由原先估計的3.31%下調為3.15%,但在第 3季亮麗表現下,行政院主計處於是將200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測值上修0.11個百分點。
  繼官方的行政院主計處之後,民間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在1128日舉辦例行的年度全球經濟展望會議,發布最新的經濟預測。中經院將1 個月前提出的200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幅調高,從4.11%上修為4.23%,較行政院主計處調幅還高0.01個百分點(為0.12個百分點),原因是主計處公布的第3季台灣經濟成長率,較原先的預測值,足足拉高0.63個百分點。


  不論是官方或民間的台灣經濟成長預測,都是以凱因斯所得衡等式經過改變為因果關係式來預測,將影響因素分為「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前者主要是民間的消費和投資,後者為出口和進口。這樣子的改法等於全盤接受「需求創造供給」的理論,否定「供給創造需求」的「賽伊法則」(Say’s Law),妥適性很有疑義。


  姑且拋開此爭議,就以這種當今全球通用的方式來觀察,的確可以發現近期台灣經濟成長之所以能維持在中度成長,幾乎全拜出口屢創新高所賜,國內消費和投資一直呈現低迷,無怪乎眾機構不約而同得到「外熱內冷」或「外溫內冷」的共識。如此,欲提振台灣經濟,除密切注意國際經濟,特別是與台灣國貿關係緊密的美、中等國經濟情勢外,我們能做的是找出國內民間消費和投資低迷之因,對症下葯。

 
  應正視勞動報酬停滯的問題


  國內各界都不約而同的這樣做,可是往往受政治立場和意識型態的干擾,對立的兩造提出的原因南轅北轍,政策建議也就天差地別。
  以投資來說,一派說因為執政黨鎖國政策、管制干預產業投資對岸、不開放兩岸三通,連外商也自台灣出走,於是資金失血、投資不振另一派卻認為兩岸政策過於開放,以致國內資金都被對岸吸走,再不有效管制,台灣產業空洞化就會出現。
  如果能各自拋棄立場,大家冷靜、和諧地共同找出真相,也許就會發現打造國內環境,提振國人信心、提供最真切資訊才是正道,政府的職責只在扮演公正裁判,維護自由、安全、公正、公平,適於居住的生活環境而已。
  至於提振消費,不是論辯消費動能是否消失、消費的量和質的關係等等,應是正視全球化下勞動報酬停滯,所得原地踏步的事實,而且這並非台灣獨有,即便是景氣復甦的日本,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響徹雲霄。
  正如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所言,大家認清現實、接受現狀,消費者調整消費型態、業者針對市場變化彈性調整產品等等才是正辦,而「簡樸生活」倒不失為好的選擇,政府實不宜認為真可以祭出政策來立即化解已出現的問題呀!(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