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吉在當兵時,買過一本書書就是葉銀華教授所著的『透視上市公司』

 

雖然只是介紹過去台灣發生的幾個案例,但是可以讓艾吉對地雷有個大約瞭解。

 

慢慢引導最後如何去破解公司是否有問題,學這個如何發現問題的管道就是最重要的拉!

 

其實買賣股票最重要的還是看個人特質,怎麼去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選擇怎麼樣的投資方法!

 

讓工作歸工作,理財歸理財!  艾吉每次看盤都這樣告誡自己!

 

如果一天到晚一直盯著數字在那邊跑,雖然口袋飽飽。但是如果不像基金經理人幫助許多人協助管理他們的財富,只是為了自己的口袋,似乎對社會運轉少了一分更踏實的力量!也讓自己掉落金錢遊戲中。

 

 

工商時報    D3/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           2006/12/01

《公司治理》誰能預告地雷股在哪裡?最早知道公司出問題的人,除了管理高層外,就是跟財報有關係的財務、會計、內稽主管、董事、監察人與查帳會計師,這些人基於對自己工作與執業風險的敏感度,如果頻頻辭職的話,就表示這家公司離「地雷股」不遠矣!

 

【葉銀華】
  觀察近年來發生的股市地雷事件,投資者已經很難從財務報表數字事前察覺危機的異樣。公司管理當局扮演高明化妝師,以作假帳手法美化財務報表,使得投資人誤觸地雷股仍未知。因此,投資人在留心財務報表數字之餘,是否有任何蛛絲馬跡可以在地雷股事件發生前洞燭先機?


  根據筆者多年觀察股市地雷股的隱藏過程,其實都是大股東與董事長刻意安排的精密伎倆,特別是資金掏空與作假帳手法,已深見國際化程度。加上中華民國主權僅及台澎金馬,更使主管機關無法提早發現這些國際化的戲法。本文不禁要問是否有何種指標能既簡單又有效地讓投資者避開股市地雷?


  從博達、皇統、訊碟等地雷事件,甚至最近5年來的財務危機公司,皆可發現一項共同的特徵公司董監事有多人辭職或解任,以及財務、會計、內稽主管與簽證會計師頻頻更換。


  例如從訊碟89年至93年間的財務報告來看,短短5年,在財務報告上簽名的財務主管就換了4名,且於爆發弊案前當任財務主管已請辭出國。皇統自上櫃後更換3家會計師事務所,同時董事及監察人也有陸續辭職或解任的情形。博達從上市到弊案爆發前,亦歷經4任財務主管,以及2家簽證會計師事務所。


  為了更廣泛印證本文的推論,筆者調查民國9094年間發生財務危機的63家公司,在危機發生當年度與前3年度公司財報重要人士的辭職情形。


  何謂財報重要人士?主要著重於財報編製與查核過程中有參與的公司主管、董監事,以及查帳會計師。調查發現財務主管與內稽主管在危機爆發前2年辭職次數突然增加1倍多,意味這些人員可能嗅出公司有不尋常的交易行為,為規避未來法律責任與投資人求償的風險,紛紛以辭職方式因應。在財務危機當年度與前3年度,63家危機公司共有119位財務、會計與內稽主管辭職(平均每家危機公司有2位)。


  再者,觀察董事與監察人辭職、解任或改派情形,自然人董事、監察人在財務危機當年度與前3年度共有114位辭職或解任,同時有129 位法人董事、監察人改派代表,亦即平均63家危機公司共有243位董監事有辭職、解任或改派之情事(平均每家危機公司約有3.9位)。


  另外,63家危機公司在危機發生當年度與前3年度,共有38家更換查帳會計師事務所(同事務所內更換會計師並不列入計算)。


  上述這些財報重要人士都是負責編製與查核公司財務報表,或許實際參與決策和熟稔公司資金運作者,他們可能在編製與審核財報與內控制度過程中,發現公司的財報與營運會為自己帶來很高風險,驅使他們不敢繼續接受委任或留任,而選擇離開該公司。上述的調查結果其實符合個人是經濟決策個體,具有風險趨避的特性。


  自從民國93年度發生多起股市地雷事件後,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為加強上市櫃財務業務管理,修正「對上市櫃公司財務業務平時及例外管理處理程序」及「審閱上市櫃公司財務報告作業程序」等相關規定,增列多項選定查核上市櫃公司財務業務及財務報告之非財務面預警指標,包括財務主管、內稽主管辭職、會計師事務所更換、董監事持股異動、獨立董監事席次不足等,可見與財務報表有關的重要人士的更動,已成為主管機關監理工作的重要參考指標。


  據調查發現,與財報有關的重要人士(包括:財務、會計、內稽主管、董事、監察人與查帳會計師)對於他們工作與執業風險有愈來愈敏感的反應。同時,今年初通過的證交法與規定也逐步加重他們的責任,因此上述的現象將愈來愈明顯。因此本文建議投資者可從

公開資訊觀測站之重大資訊公告區,密切觀察自己所買股票公司之財報重要人士是否有頻頻辭職、更換或解任的現象。若有,或許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效果,提早避開股市地雷股。

 

 

 

 

工商時報    B2/稅務法務           2006/12/02

財報解讀會計師教你弄清楚 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等二種意見,隱藏玄機不少

 

【楊穆郁/台北報導】
  隨著資本市場逐漸成熟,投資人、證券分析人員等,大多已經懂得解讀財務報表的基本面分析,然而隨著會計原則持續與國際接軌,加上從過往地雷股身上學到經驗,會計師表示,現在解讀、分析財務報表的觀念,也要有所調整,其中,會計師出具的查核報告書中,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等二種意見,隱藏的玄機不少,也必須弄清楚。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陳嘉修表示,一般人看財務報表,大多都先看損益,看一家公司賺錢還是虧錢、每股盈餘多少錢?但以發生財務危機的地雷公司的經驗,發現EPS的數字,並不是最重要的,因如沒輔以其他財務資料,光看損益表的資料,可能出現獲力數字很好看,但實際財務狀況卻很糟糕情形,問題可能出現資產品質有問題、現金流量不理想、長期投資(尤其海外轉投資)狀況不明等。陳嘉修建議,拿到一份財報表須講求面子、裏子兼顧,所謂面子就是指會計師查核報告書,裏子則為四大報表及會計附註事項。


  陳嘉修表示,會計師查核報告書除了在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及現金流量表等四種報表進行查核之後,表示意見以外,通常還會有強調事項,因此,除了瞭解會計師出具什麼樣的意見以外,還要閱讀強調事項,通常強調事項即為會計師認為值得關心、注意的地方。


  陳嘉修表示,雖然目前會計師查核報告書中,學理上可能出現五種意見,但一般只會出現無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三種。
  至於無法表示意見與否定意見,基本上,不太容易出現,因為一出現這情況,就代表公司情況非常嚴重,且主管機關也不會接受這種視見的財報,一定要求重編。
  對於三種常出現的意見,除了無保留意見以外,修正式無保留意見和保留意見,都要小心留意,可能隱藏其他玄機


  其中保留意見部份,通常只要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股票上市、櫃公司就要變更交易為全額交割股,只有金融業出售不良債權分五年攤提損失,及半年報之長期投資未經會計師查核兩種情形除外。而修正式無保留意見,則是主管機關可接受的。
  陳嘉修表示,出現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的原因,主要有採用其他會計師之查核報告,且欲區分查核責任、前期財務報表由其他會計師查核、欲強調某一重大事項等。
  但由於國內外都出現因母、子(或轉投資公司)會計師不相同,而暴發財報醜聞或地雷股事件,像美國商業銀行BOA)子公司義大利帕瑪拉特,積欠母公司借款,再偽造銀行存款預計償還,子公司查帳會計師事務所竟配合捏造存款的查核文件,交給BOA的查核會計師。已經引發各界對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的重新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