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聽到艾吉要出國唸書曾經說過:『有個有錢的老爸真好!』

 

艾吉傻眼了,突然讓我覺得跟這位朋友距離相當遙遠!

 

高中時代,艾吉的夢想是簡簡單單過一生,不要有壓力、考各好大學,唸書畢業後,找份好工作,用心地當個社會的小零件!

 

上了大學,某件因緣際會下,艾吉燃起了熱血,對自己劃地自限的想法突然有了另一種頓悟!  

 

Try it!  Even if I die, I will not regret!

 

機會在那邊呢?  在你身邊,想要什麼夢想就要虛心的請教長輩,請教有經驗的人,改造自己!

 

雖然艾吉是醜小鴨,但知道努力化妝也可以吸引很多人,再透過充實自己的內在把這些吸引過來的人確確實實被我吸引住!

 

想要出國留學,艾吉的條件可以讓艾吉少奮鬥五年便可以出國,但是有些朋友仍靠自己在學業上的努力,以更低的成本出國唸書!

 

朋友~  把握你的夢想,找到你的道路,確實去做吧!

 

God continues Blessing you whenever~

 

工商時報    D3/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           2006/11/29

把握機會,不要急著解決問題機會就像流星般稍縱即逝,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許什麼願,也不即時說出來的話,那就沒了。

【約翰.奈思比】


  問題的解決者與機會的把握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富比士》雜誌(Forbes)的發行人卡爾高(Richard Karlgaard ),在200658日的專欄引用了這段精闢的分析。他認為雷根和柯林頓是天生的機會搜尋者,而高爾和希拉蕊則是問題的解決者。這立刻讓我想到,希拉蕊隨著丈夫入主白宮,就致力解決美國醫療體系的問題;而高爾現在則忙著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卡爾高認為,小布希也是機會搜尋者,他身旁同樣圍繞一群問題解決者。
  機會之窗,就如同暴風雨中的窗戶開開闔闔,你得準備好抓住它們。當柯達(Kodak)在1990年推出第一部商用數位相機(DCS-100)後,數位攝影就開始引領風騷,並將攝影市場帶向另一個全新境界,類比攝影就此淡出市場。2004年,類比相機的市占率已經萎縮到17%,還沒搭上數位的廠商,算是玩完了。
  缺乏彈性的大型企業,也在失敗之列。錯失機會,要翻身就很渺茫。日本傳統品牌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在相機市場縱橫百餘年,卻在2006331日黯然退出相機市場。尼康(Nikon)相機也好不到哪,在2006年初已停止生產。搭上末班車的德國徠卡(Lei ca),在1998年推出數位相機,多虧股東加碼投資,才不至於倒閉。 2000年至2004年間,徠卡必須進行裁員,銀行團也減少融資,到了2 006年徠卡的銷售終於開始回升;2005年新的徠卡膠卷兩用數位機背(Digital-Module-R)讓公司的產能大為提高。改變來得晚,但是來得正是時候,讓徠卡避過危機。
  改善已然過時的類比攝影技術,並無法挽回類比攝影機市場的頹勢;這等於是死馬當活馬醫,徒然坐失投資科技的良機。市場決定供需,即時因應者就能勝出。


  聯邦快遞創辦人史密斯(Fred Smith),就是一位準備充分的人。生於密西西比州馬斯郡的史密斯是個飛行員,他在「海軍陸戰隊退伍轉業銜接計畫」中研習軍事運補,在耶魯大學上經濟學時,寫下第一份有關創辦聯邦快遞的計畫書。1971年他把概念付諸實行。聯邦快遞在1973年開始營運,強調時效與值得信賴,來振興委靡不振的傳統郵務。
  醉爾思冰淇淋(Dreyers Grand Ice Cream)的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吉斯(T. Gary Rogers),講述他如何把握突然出現的機會。事業失敗過一次後,羅吉斯仍再接再厲。他說:「我不會因此氣餒,我喜歡擁有自己的公司。」羅吉斯當時已經成家,但是沒有收入及儲蓄。
  有一天,他走進醉爾斯位在加州奧克蘭(Oakland)的分公司。醉爾斯當時是一家小公司,營業額為600萬美元,員工30人。羅吉斯表示他考慮買下特許經營權,當他正和公司老闆洽談時,老闆剛好接到一通電話。「當掛上電話時,老闆已是淚水盈眶,因為銀行拒絕他的廠房擴充融資申請。」羅吉斯直覺地問,他有無考慮出售公司,那位老闆答道:「銀行拒絕貸款前,我從沒想過。」3天後,「我有個機會以100萬美元買下該公司;我有一群投資者支持,並且申請到一筆貸款。」
  人們聽到他收購醉爾斯的故事,總是會說:「哇塞,你運氣真好。」羅吉斯說:「這不是靠運氣,這是你有沒有認清機會,做好準備抓住機會的能力。


  蕭伯納曾說:「人們往往埋怨天注定,但我不認為環境主宰人。世上邁步向前的人,都是那些積極尋找適當環境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們就自己創造。」


  機會的尋找者瞭解,只有轉變才有機會;而問題的解決者,只關心昨日之事。
  轉機、轉機,轉變才有機會。當人、事、物的關係發生變化時,新的關係會創造出新的需要與欲求,進而提供新的機會。
  預測未來時,注意那些把握機會的行動派,你自己也要行動。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沒準備好,最佳機會就會溜走;就算準備好,但如果不即時行動,別人也會先下手為強。(本文取材自作者新書《 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