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Q&A》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可以從常態支出先檢討,再考慮因成本控制對未來決策的影響。為顧及未來獲利能力,可採目標成本法提升生產降低成本。

 

【王怡心】


  問:在經濟景氣蕭條時期,企業開源不易,又要維持一定的利潤目標,節流可說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企業主管面臨兩難的困境,成本刪減得太少,擔心公司短期間生存將受到威脅;若成本降得太多,又恐損及長期發展。為避免因降低成本所造成的不良後果,請問在執行成本控制方面,有無較好的方法可供參考?(台北市,吳先生)

 

  答:根據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在經濟衰退期過後才倒閉的公司家數,比在經濟衰退期當中倒閉的多。探究其原因,乃因為公司在經濟衰退期中所採取的因應策略不當,使體質變更差,造成無法在經濟風暴平息後重建起來。
  事實上,過分地追求成本控制,可能導致無可彌補的傷害,使企業在未來處於戰備能力不足的窘境。因此,成本削減計畫可以從常態支出先檢討,再考慮因成本控制對未來決策的影響。

 
 企業想顧及利潤目標和成本控制,可採用目標成本法,改變過去以成本加上利潤率來制定產品價格的作法。目標成本法的基本精神是新產品的價格,應以市場樂意支付的價格為前提,因此必須假設競爭者產品的上市價格,然後再來制定公司產品的價格。此方法的執行成功,使得豐田汽車擠入了美國汽車市場,可說是採用價格引導成本(p rice-driven costing)的結果。

  
當公司找到目標成本後,再採用價值分析和價值工程,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成降低成本的目的。
  同時要訓練採購人員的談判能力,其範圍不只限於價格方面,也適用於某些特定需求情況,重點在於尋求提供物美價廉、送貨及時的供應商。

  人事費用通常是企業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項,而且最容易成為公司進行成本刪減的第一個目標。在景氣低迷的時候進行裁員,似乎成了必要的作法。但這種作法通常是錯誤的,有時因為公司沒有辦法裁掉真正該裁的人員,反而使得剩下的員工士氣低迷,同時喪失了創新的意願。

  再者,想要贏回因為品質低落、服務縮水才憤而離開的顧客,以及想要贏回員工及供應商的信任,也並不容易。因此,公司可採取「事人精簡」政策,要先能將事情流程簡化後,才能減少既有的人力。

  企業進行全面性的預算削減,應將有效益的成本控制定義出目標,重點是刪除沒有效率成本的部分。成本控制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則有可能削減了有成長潛力的好成本,反而將壞的成本留在組織。如此,造成企業面臨雙重的失敗風險,既失去了機會又失去了動力,所以在成本控制策略規畫方面要能整體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g Jarr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