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陸媒體報導,近日一列「子彈頭」列車在鄭州接受「運行滿月體檢」,結果發現乘客留下種種「不文明」痕跡。大陸鐵路當局稱為「動車組」、以英文「D」字頭代號的新型列車,時速從二百到二百五十公里,車廂陳設布置和飛機類似,因此引起各路人馬下毒手。
近百名技術人員檢查後,發現車內緊急逃生小錘子丟了,感應水龍頭不翼而飛,連馬桶上的調溫按鈕也被幹走。
檢查人員說,自動感應水龍頭被偷得最多,旅客覺得手一伸就能出水挺好的,順手就把水龍頭給摘了。但他們不知道,雖然只是個水龍頭,但更換起來,需要八台電腦聯線才能完成。況且火車水龍頭拿回家,根本就無法使用。
至於緊急錘,因為時常被偷,差點連補貨都來不及。技術人員說,在緊急情況下用來砸碎玻璃逃生的緊急錘,一輛車上只配備四個,丟失之後很難配到。萬一發生意外,沒錘子砸玻璃,會危及旅客生命。
車廂廁所更是慘不忍睹,馬桶上的座墊無法調整溫度,因為溫控按鈕被扭掉了。更好笑的是,放衛生紙的卷軸,也被乘客整個卸下帶回家。另外,為了乘客安全,廁所設有急救按紐,但每次警鈴響起,都是有人在「按按看」。
和普通列車不同「子彈頭」列車的坐椅可以自由旋轉,且椅子上配有小茶几。工作人員抱怨說,有些旅客好奇,上車後就不斷旋轉坐椅,用力又太大,結果有些坐椅已經不能轉了。小茶几也被人當小坐椅坐,許多已經折斷。
另外,行李架下方的空調出風口,被一些旅客當成了垃圾桶,口香糖包裝紙、泡麵上蓋等廢紙都塞在裏面,工作人員每次檢修都要掏出許多垃圾。
列車員表示,一號車廂上部有兩個紅色按鈕,一個是火災按鈕,一個是緊急停車按鈕,常有旅客好奇試按,根本沒想到疾駛中的列車一旦緊急停車的後果。看來,某些中國乘客的文明水平一時還跟不上火車提速。
研究調查顯示,中國大陸每年近三十萬人自殺身亡,且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三倍,並以農村年輕婦女尋死的增幅最為驚人。
趙海香(音譯),是河北省的一家農村少婦。某晚,她想入睡,丈夫卻要看電視,兩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趙奪門而出,順手從窗臺取下殺蟲劑喝了一口,趕來的婆婆及時勸阻,才未造成悲劇。 類似的爭執,最後弄得家破人亡,在大陸農村多有耳聞。事後趙海香懊悔萬分,因為孩子還小。她之所以尋短見,是因壓抑多年的絕望,在口角中傾瀉而出。 《華盛頓郵報》報導,大陸婦女的自殺率高出男性二五%,且農村的自殺率是城市的三倍,這和西方男人自殺是女人自殺的二至四倍完全相反。其中,又以農村年輕婦女的自殺最為普遍,因為她們太窮了,加上中國傳統社會對女人的歧視,以及層出不窮的家暴事件,迫使她們選擇死亡作解脫。 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研數據顯示,試圖自殺的農村年輕婦女,平均只受過五年小學教育,月收入十三美元(約一百元人民幣,相當於四百元新台幣)。她們的婚姻很不幸福,四二%的家庭面臨經濟壓力,超過三八%的婦女受到家暴。 北京一家非營利組織負責人徐龍(音譯)說,之前,農村婦女的自殺年齡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如今已經降到十五歲至三十四歲。年輕婦女總有夢想,當夢想和實際相差過大,又不能解決眼前的遭遇時,自殺就成為一種選擇。 四十五歲的王姓婦人,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她記不清被丈夫打過多少次,每天都過得很不快樂,覺得嫁作人婦「毫無意義」。她向媒體展示雙手上的疤痕,並透露她三次想要自殺。她鮮少向外人提及,因為中國人說,「家醜不可外揚。」她就這麼忍受至今。 專家指出,中國的自殺現象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尤其在偏遠鄉村,生了女孩,被視為賠錢貨,生了兒子,就是鄉親口中的「大胖小子」。 另外,中國整個社會對自殺持寬容態度,幾年前有一部《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的電影,反映中國某些落後地區存有集體自殺的習俗,且民間對「梁祝」史詩般的殉情多有歌頌,給予民眾長期而深遠的心理暗示。一旦面對無法衝破的桎梏,自殺似乎是一種被社會廣為接受的方式。 |
留言列表